近年来,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(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,EIT),作为一种在床旁实施的无创、无辐射、持续可视化的人体监测技术,可利用相应的重建算法,实时动态呈现器官功能状态。
在呼吸领域应用逐渐崭露头角,为危重症患者的呼吸管理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手段,成为医学界关注焦点。
盛会筹备 群英荟萃
为促进EIT技术在呼吸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,推动相关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,提升临床应用水平,安保医疗于近日成功举办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“基于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危重症通气/灌注床边无创监测系统研发”项目进展暨“EIT导向肺保护通气及盐水造影肺灌注成像多中心临床研究”筹备会。
会议汇聚北京协和医院何怀武教授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同文教授、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葛慧青教授以及安保医疗科研院高贵锋院长等40余行业权威专家,共探EIT技术未来之路。
会上,高贵锋院长带来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阶段性进展,详细介绍技术突破与创新点,让与会者对EIT技术发展充满期待。
随后,何怀武教授对EIT肺保护通气及盐水造影肺灌注成像的多中心方案进行详细介绍,围绕EIT专家共识、设备的原理、操作规范以及临床应用案例等进行深入讲解与分享,并耐心解答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。
在自由交流环节,孙同文教授和葛慧青教授围绕研究方案的设计、实施步骤、预期目标等展开热烈讨论,并对EIT技术的未来发展、临床应用拓展以及多学科合作等话题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看法,思想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,为EIT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。
EIT亮相 大会焦点
与此同时,第八届中国危重病科学研究及治疗技术大会如期举行,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作为“十四五”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被加以推进。
在展会期间,安保医疗带来国家科技部重大课题的突破性进展——EIT600。产品覆盖轻症至重症的全诊疗链路,能够满足目前临床所有电阻抗肺通气监测的需求。
吸引众多专家学者莅临安保医疗展台,共同探讨EIT技术在呼吸领域的前沿应用与实践。其纷纷表示,EIT技术有望在未来成为呼吸管理领域的重要工具。
未来,安保医疗将进一步探索EIT技术前沿,为危重症患者的呼吸健康管理贡献智慧与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