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心跳骤停成为"隐形杀手",AED配置正成为民生安全重要议题。今年两会期间,多位人大代表共同呼吁构建全民急救保障体系。
聚焦会议
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
建议增加小区AED设置。全国90%的AED都在公共场所,但心跳骤停呼叫的患者60%在家里。今后要把更多的AED投放到小区,让心跳骤停的患者,可以及时拿到AED进行急救。
聚焦会议
全国政协委员姚建明
建议逐步实现医院外涉老场所均配置AED,出台全国统一的公共场所AED配置规范指引,扩大医院外心肺复苏志愿者规模,通过新闻媒体等广泛普及AED使用知识,对医院外涉老场所工作人员进行全员培训。积极推进医院内外预警处置联动平台建设,有效构建医院外老年急救体系多元投入机制。
聚焦会议
北京市人大代表祖彬
建议加强中小学急救知识培训,加强AED设置及相关法律责任知识的科普宣传。希望能在公共场所增加AED的配备率,进行有效的宣传以及急救知识的普及。
聚焦会议
上海市人大代表钱翊樑
建议在居民小区配置心脏除颤仪(AED)。现在上海已经进入老年社会,根据小区当中老年心脏病发作实际情况,在居民小区配置心脏除颤仪(AED)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。
聚焦会议
广州市人大代表黄建荣
建议加速农村AED配备,守护生命安全。在今年市人代会上,市人大代表黄建荣表示,目前农村急救体系存在短板,特别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备不足,建议加快推进在农村配备AED。
聚焦会议
江西省人大代表董春霞
建议补齐公共场所AED配置短板,发挥AED关键作用。她建议政府加大投入,科学规划,将AED配置重点向老人活动场所、学校、体育馆等人群密集场所倾斜,并建立全国统一的AED地图平台,整合资源,实现信息共享。
聚焦会议
四川省人大代表罗颖
提出打造“4分钟社会急救圈”的建议。她指出,心脏骤停发生后的4分钟是急救的关键时期,若能在黄金4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(CPR)和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除颤,抢救成功率将超过60%。她建议政府联合红十字会、医疗机构等,制定并实施全民急救知识普及计划。
(图片来源:四川民建公众号)
聚焦会议
新疆人大代表韩静
“在抢救时间‘黄金4分钟’内,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,能有效制止猝死情况发生。建议在人员密集区域投放AED配备,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。”1月22日,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,自治区人大代表韩静说。
(图片来源:新疆人大公众号)
深圳安保医疗专注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24年,匠心打造1+2+N公共急救解决方案,为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一站式保驾护航。
1+2+N 服务模式,“1”:自研AED急救设备,“2”:两大智能管理系统,“N”:覆盖全国范围的 ERC 急救培训和售后服务体系。自研AED急救设备操作简便,5秒内完成分析并待命放电,关键时刻迅速精准除颤。AED智慧管理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,持续守护生命。
“一起救”小程序连接大众与急救资源,一键呼救120并发动周边志愿者救援。作为欧洲复苏委员会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,安保医疗具备专业团队深入各地开展培训,涵盖理论与实操,为社会培养更多急救人员。
(安保医疗i系列AED)